西安这座千年古都,秦风唐韵刻入砖瓦,作为内陆城市,千百年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,而如今在科技产业的加持下,也迸发着现代的活力。
同为内陆城市的长沙,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湘江贯穿其中,马王堆汉墓、岳麓书院等见证其悠久文化。而7月中旬的一场活动让这两座城市再一次拉近了距离,作为同样的内陆城市,这两座看似相隔千里的古城,正在用科技重新定义"秦楚之好"。
山河智链,西安与长沙共筑产业新高地
7月14日-15日,一场跨越地理界限的“2025双城记——山河智链 逐新致远”主题城市采风活动在西安拉开帷幕。来自两座城市的媒体代表和网络名人组成的调研团,走进西安的重点项目,见证西安这些年的发展实力。
西安超算中心,算力全球领先,被誉为西北地区的“最强大脑”,在气象预测、材料研发、生物医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,可以说是 “算天、算地、算人、算物” 。而长沙的“天河”超级计算机去年登顶全球小数据图计算效能榜,两者共同支撑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网络。
展开剩余84%在西安比亚迪,工业制造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呈现在众人面前,西安作为比亚迪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,与长沙的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巨头遥相呼应。
比亚迪生产线
除此之外,打造无人机系统的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、生产光子芯片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等,也向众人展示了西安的硬科技实力。
而长沙近些年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尤其在人工智能、先进制造、新材料、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,正加速向“全球研发中心城市”迈进。
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到"山河智链"的新篇章,西安与长沙的联动发展,让两座城市进一步拉近了距离,也为内陆地区转型升级提供示范。正如历史上秦楚文化的交融,今天的长沙与西安正通过产业链、创新链的协同,共同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。
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
西安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
以上提到的这些代表性的公司项目只是西安科创实力的冰山一角,这些年,西安依托“工业强市”战略强势崛起,在新能源、半导体、智能网联、无人机等行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,在传统升级与新兴勃发中,铸就西部智造的深度根基。
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型,西安正经历着从传统制造业向“智造业”的华丽转身。
隆基绿能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,在单晶硅、电池组件等领域占据技术制高点。西安依托隆基的产业优势,已形成从硅材料、硅片、电池片到组件的完整光伏产业链,进一步助力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
而前不久,比亚迪第五艘汽车运输船“BYD XI’AN”在江苏仪征顺利交付,可装载9200辆汽车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艘巨轮定名为“西安”,象征着比亚迪从西安起步的造车渊源,也承载着比亚迪新起点的美好愿景,可以说这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又一里程碑。
目前比亚迪在西安布局了新能源整车、动力电池、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。可以说,依托比亚迪、吉利等企业,西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。
除此之外,作为中国重型卡车的龙头企业,陕汽近年来在新能源重卡、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持续突破……种种发展,共同推动着“西部智造”走向世界。
从科教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
高新科技产业蓬勃发展
近年来,依托高校科教资源优势,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、人才强市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西安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策源地。
这里聚集了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集群,丝路科学城、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平台构建起“研发-转化-孵化”的全链条生态,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更是成为辐射全省的"创新雨林"。
秦创原
作为西安的龙头企业,华为西研所、三星存储等企业在推动西安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以华天科技、奕斯伟等企业为核心的西安半导体产业,涵盖芯片设计、封装测试、半导体材料等环节,是西安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。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新材料领域的“国家队”,而西部超导在高温超导材料、钛合金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在生物制造行业,巨子生物在胶原蛋白生物材料领域占据全球市场。
除此之外,以光子、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打造的新质生产力,也越来越成为西安发展的动力源泉,进一步彰显出西安从科教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跨越的坚定步伐。
作为西部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,西安正以澎湃动能书写着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。
从“引进来”到“走出去”
西安作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,近年来在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2024年中欧班列(西安)领跑全国,2024年开行4985列,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第一,累计开行突破2.5万列,占全国1/4。
吉利汽车依靠中欧班列出口整车,2025年1-5月产值达到了157.73亿元,带动21家配套企业集群发展。厂区的地理优势与中欧班列的时效优势相结合,为吉利汽车提供了便捷的出口通道。
康佳智能家电更是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相关产品,运输时间比海运整整缩短了1个月……
隆基绿能在越南、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,光伏组件出口量全球领先。陕汽重卡深耕非洲、中亚市场,海外销量不断增长。爱生无人机等“硬科技”产品出口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越来越多“西安智造”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
世界巨头也纷纷在西安布局。
德国采埃孚在西安布局全球最大商用车变速箱生产基地;西门子设立西北首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;博世氢燃料电池、克诺尔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等项目相继投产,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集群。
美国伊顿集团也在西安高新区投建亚太区新能源产业基地,规划建设6条智能生产线,年产熔断器300万只,聚焦储能、新能源车等领域。
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,两千年前,这里是驼铃悠扬的丝路起点,长安的丝绸与瓷器沿着古道走向世界。两千年后,这里是中欧班列的现代枢纽,"西安智造"的汽车、光伏、芯片跨越亚欧大陆。
过去十年,西安人口增加448万居北方城市第一,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,这些都见证着"西安制造"向"西安智造"的华丽转身。
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“一带一路”创新高地,西安正以深厚的科教底蕴为基石,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引擎。
从秦岭脚下到湘江之畔,从丝路驼铃到中欧班列,西安与长沙这对跨越千年的"创新CP",必将以科技为笔、以产业为墨,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续写更加精彩的"秦楚新篇",为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典范。
千百年之前的“秦楚之好”,千百年之后,两地再结“山河智链”。
来源:华商网
发布于:北京市金港赢配资-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哪个好-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-配资中国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